霞涌青龍河畔農文旅項目可游可賞可學可感
荒地變風光 稻香伴溪流

游客在青龍河畔游玩。
岸花飛送客,檣燕語留人。在大亞灣霞涌青龍河畔,古人筆下的濱水詩意正以新的模樣鋪展。這條流淌數百年的河流,如今正隨著“百千萬工程”的深入實施,在上角村“千畝方”稻香田園項目的建設中實現華麗蛻變,成為一條可游可賞、可學可感的詩韻河流。
打造溯溪濱水樂園
青龍河從魷魚灣水庫引流而下,越過高山樹林,穿過村莊田地,繼而奔流入海,滋養了沿岸上角村、義聯村等村莊一代又一代村民,也沉淀了深厚的歷史文化。
過去多年間,由于城市化進程加快,村里的田地逐漸拋荒,青龍河上角村段的河流兩岸雜草叢生,失去了往日的生機與活力。
2024年,大亞灣開發區以“百千萬工程”為統領,結合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創新實施上角村“千畝方”山海稻香田園項目,從上角村穿過的青龍河成為這個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規劃,該項目將整合青龍河和下沙河兩岸,打造農文旅融合休閑觀光慢行系統及“桃心島”曬秋臺、青龍河溯溪濱水樂園等配套文旅設施,將文旅業態與農田有機結合,豐富拓展大亞灣濱海腹地旅游資源。
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建設,“千畝方”山海稻香田園項目已完成約531畝耕地墾造及附屬配套道路、水渠及綠化景觀等設施,魷魚灣水庫下再現美麗田園風光。其中,項目范圍內1.5公里長的青龍河整治是重要內容之一。
河畔將引進研學項目
日前,記者走訪“千畝方”山海稻香田園項目看到,這里的青龍河兩岸已模樣大變。
青龍河畔原本荒廢的耕地已全面翻耕,重現生機。河岸邊修建了平整的機耕道,也是一條農業觀光步道。沿著這條嶄新的步道漫步,只見清澈的河水緩緩流淌,水面波光粼粼,美人蕉等水生植物與清澈的河水相映成趣。河面上的幾處汀步,方便行人過河,也成為河流小景。原本雜亂的河岸鋪上了草皮,錯落有致地種植著花草。岸邊原有的荔枝樹郁郁蔥蔥,為人們提供了一片清涼的綠蔭。
“有段時間沒來了,沒想到青龍河兩岸現在這么漂亮!”日前,慕名來到上角村“千畝方”山海稻香田園項目游玩的市民王女士點贊道。
青龍河畔,一排原本廢棄的建筑已被打造成一個研學大棚,大棚外的荔枝林下建有星空房。“‘千畝方’項目將引進第三方打造研學項目,開展手工制作、采摘、農產品銷售、輕餐飲、露營等活動。”惠州大亞灣環境水務集團下屬綠美農文旅投資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黃敏介紹。
美麗鄉村走廊將特色資源串珠成鏈
如今,隨著“百萬千工程”的深入實施,青龍河和上角村“千畝方”山海稻香田園項目,一起成為霞涌街道美麗鄉村走廊沿線的特色資源。
作為“百千萬工程”的一項重點工作,霞涌街道精心打造“金田銀沙·山海共舞”美麗鄉村走廊。這條山海特色風景走廊,將“千畝方”山海稻香田園、青龍河、魷魚灣水庫、黃金海岸、烏山頭綠道、小徑灣等特色資源,以及霞新村、新村村、義聯村、上角村4個行政村串珠成鏈,通過大力實施田園風光提升行動、發展產業、提升鄉村運營能力等措施,全方位改善提升走廊村莊環境,打造成村民宜居、游客向往的幸福長廊。
青龍河畔閑置的霞涌水廠也納入文旅項目開發范圍。上角村“強村公司”將把這里打造為集村史館、咖啡館、餐廳、民宿體驗、研學基地于一體的鄉村網紅打卡點,成為承載鄉村記憶、服務村民與游客的多功能空間。目前,該水廠一期工程建設正在火熱進行中。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匡湘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