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日報訊 (記者張宇琪)近日,大亞灣文壇傳來喜訊——工業題材長篇小說《踔厲石化》出版。該書作者是大亞灣區作家協會主席李建毅。這部作品中,李建毅另辟蹊徑,以一只小鴉鵑“娟鵑”的視角,串聯起大亞灣石化區的發展變遷、石油工人的奮斗歷程及對生態保護的堅守,讓工業場景與鮮活的生命故事相互交織。日前,記者采訪李建毅,探尋這部作品背后的創作故事。
為何選擇鳥類視角?李建毅坦言,工業題材易陷入“技術報告”式的枯燥,而鳥類作為大亞灣的“原住民”,能以其純粹感知,打破專業壁壘。書中“娟鵑”不僅見證石化區從灘涂崛起為產業高地,更以“作家”身份記錄人類奮斗、評詩編戲,成為連接工業與文學的橋梁。
除了“娟鵑”,黑臉琵鷺“陸璐”、海豚“鯨靖”、珠母貝“珠貝兒”等角色也各有原型。它們承載生態焦慮與生命韌性,如“陸璐”因軍演喪偶的遭遇,折射出生態保護不僅是污染防治,更是對生命的尊重。
小說以大亞灣石化區為背景,再現了外資項目從接洽到“云開工”的艱辛歷程。李建毅強調,故事雖虛構,卻扎根于3年扎實調研。他走訪招商干部、工程師、保護區人員,還原了招商團隊“掛圖作戰”、工人凌晨摸設備查隱患等細節,讓工業敘事充滿溫度。
“我不想只寫‘項目史’,更想寫‘人的故事’。”李建毅說。書中人類角色如招商干部李光明、工程師卓依薇,亦在事業與情感中展現石化工人的真實面貌——他們的浪漫是“并肩作戰”,他們的堅守源于責任與熱愛。
作品中,李建毅借蝴蝶筆記講解“加氫精制”,以娟鵑的文學夢傳遞成長感悟,甚至融入詩歌、戲劇,讓硬核工業場景流淌出詩意。正如他所說:“工業文學的終極目標不是歌頌工業,而是讓工業走進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