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惠城區汝湖鎮下圍村,一場為期9天的“粵菜師傅”工程培訓班開班。這是惠城區供銷社牽頭推進“百千萬工程”落地見效的務實舉措,也是推動本土人才振興、產業融合的生動實踐。該培訓免費面向鄉村未就業勞動力,讓村民在“家門口”實現技能提升、就業有路。
作為“惠州市甜玉米之鄉”,汝湖鎮擁有1.55萬畝甜玉米種植基地,正全力打造甜玉米“種—產—銷—游”全產業鏈。培訓班上,養生盤龍魚、油爆蔥香牛肉、奶香黍米方等“硬菜”輪番教學,色香味俱全的課堂讓人垂涎欲滴。一道“手打玉米丸”成為實操課程中的亮點。這道菜以汝湖鮮甜玉米為主料,融合傳統手打工藝,既有玉米的清甜,又細膩彈牙。
“用的玉米都是本地產的,新鮮又清甜。”授課老師曾世英一邊示范一邊講解,“把本地食材融入粵菜,既是對傳統的創新,也是對家鄉味的傳承。”
本土菜更“適配”本土師傅。30歲的黃俊是下圍村村民,也是本期培訓班學員之一。他主要在家務農,偶爾打零工,收入不穩定。得知“粵菜師傅”培訓班開班,他第一時間報了名。“我一直對做菜有興趣,想學點真本事,以后有機會開個宵夜檔。”黃俊笑著說。
在實操課上,他格外認真。從玉米剝粒、肉餡調味,到手打成型、入鍋烹煮,每一個步驟都緊跟老師的指導。“沒想到汝湖玉米還能做成特色菜。”黃俊說,“學好了這門手藝,我以后也可以把玉米丸做成招牌菜,在夜市上賣。”
本期培訓班由區供銷社聯合區人社局、汝湖鎮政府及本地培訓學校共同打造,聚焦“實用、惠民、接地氣”,課程涵蓋客家經典菜、本土農產品創新烹飪、餐飲經營等模塊。結業學員將獲得由中華全國供銷總社頒發的“中式烹調師”初級工行業專業技術證書,并享受就業推介、創業指導等后續服務。
“我們希望通過培訓,讓更多村民掌握一技之長,實現‘家門口’就業創業,同時也推動本地農產品從‘產得好’轉向‘賣得好’。”區供銷社相關負責人表示。
如今,在“七仙汝湖,玉米飄香”的品牌引領下,汝湖鎮的甜玉米已從單一農產品發展為玉米汁、玉米面、玉米粽等30多款深加工產品,僅2024年銷售額突破300萬元。而“粵菜師傅”培訓,正成為這條產業鏈上貼近民生、極具溫度的一環。
惠州日報記者謝菁菁 通訊員李雪英